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在我國區域發展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擘畫了中國面向未來的宏偉藍圖,也為深化區域經濟學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學科理論體系日趨完善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學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表示,新中國區域經濟學萌芽于改革開放以前,借鑒了蘇聯生產布局學理論和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學在回答和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區域理論和實踐問題中不斷發展,形成了諸如“中國區域分工轉型”“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等學說,發展了中國新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發展理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區域經濟學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這個框架概括起來包括三個層面內容:形成以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經濟互動、空間經濟增長與發展為代表的空間經濟理論,確立以國土空間規劃、區域政策為代表的空間治理經濟學,采用以空間計量經濟學、空間經濟復雜性分析為代表的空間分析方法。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學已進入學術自立自強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理論在發展實踐的推動下持續創新發展,已經產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或決策價值的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葉振宇認為,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理論體系在適應時代發展中日趨完善。我國理論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國家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學術研究,不僅在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國土空間規劃、區域政策評估、區域發展差距、產業轉移與集聚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較高學術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把區域協同發展、城鎮化空間形態、脫貧攻堅、區域對口援助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吸收進學科理論體系中,開始探索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學。
我國區域經濟學當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是對新時代中國區域發展與實踐的總結。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表示,一是區域協調發展理論。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針對我國東中西部和南北方的發展差距持續擴大,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區域協調發展理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現代城鄉關系理論。新型城鎮化理論、鄉村振興理論和“精準扶貧”理論組成了現代城鄉關系理論。當前研究的重點是以城鄉統籌、產城互動、生態宜居為基礎,把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和反貧困結合起來,構建面向現代化的新型城鄉關系。三是區域協同發展與一體化理論。這包括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研究、長三角一體化的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研究等成果。
復旦大學產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范劍勇表示,目前,區域經濟理論與國際貿易理論、產業經濟學理論存在較大的交集。除了傳統規模報酬不變的資源稟賦理論、規模報酬遞增的新貿易理論外,區域經濟理論逐步發展出了注重空間外部性差異的新經濟地理學理論與城市經濟學理論。如何將這一理論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和制度變革需要結合起來,并正確地應用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實踐中,還需要學界和社會各界的進一步探索。
發揮理論指導作用
中國特色經濟學體系應以區域經濟學為重要支柱。楊開忠認為,整體而言,社會經濟活動都要落腳到地理空間上,“在哪里生產”“為誰生產”“生產什么”“如何生產”以及“誰決策、按什么規則和程序作出決策”共同構成資源配置的基本問題。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區域多樣性極為豐富,“在哪里生產”對于經濟活動至關重要。政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會不斷塑造經濟空間結構,因而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實施了沿海內地平衡布局、不平衡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意味著,在我國,沒有地理空間的經濟分析通常是不切實際的,難以充分解釋中國的經濟運行狀況,也無法為黨和國家在該方面的方針和政策提供有效的學理支撐。
我國區域經濟理論在區域發展實踐中得到比較充分的應用。在葉振宇看來,展望未來,我國區域經濟研究和教學工作者要勇立時代潮頭,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創新土壤,推動學科理論體系創新。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區域經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還需克服區域概念泛化、理論范式西化、基礎理論弱化、學術隊伍老化等困難和挑戰。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蘭冰認為,我國區域經濟理論發展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一是區域經濟理論需要在多學科融合中謀求創新,二是大數據興起使區域經濟研究范式面臨變革,三是區域經濟政策研究需要向全鏈條和精準化拓展,四是需要關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熱點與重點問題。
注重與發展實踐相結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創新中國區域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勢在必行。孫久文表示,中國區域經濟學理論體系發展的“新方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從中國區域發展問題出發,形成新的理論邏輯主線。第二,突出理論與實證結合,建立新的方法論。新時代中國區域發展的基本問題已經超出原有理論的解釋范疇,需要用新的方法論進行科學分析與闡釋。第三,發揮調查研究的傳統,形成案例研究基礎。
葉振宇建議,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區域經濟理論體系要立足中國國情,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方向,從以下四方面繼續深化探索:一是以全球視野謀劃發展我國區域經濟理論,加快構建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區域經濟理論體系,更好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二是突破傳統生產要素的認識,把數據等新生產要素引入區域經濟理論中并作為重要的變量,創新區域發展相關理論。三是開拓對行政區的認知,把行政區的經濟活動有效融入區域經濟理論體系,加強對政府行為推動區域發展與協調作用的研究。四是積極吸收國外優秀理論成果,跟蹤微觀主體異質性、區域政策設計與評價、空間數據分析、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時將有關理論成果充實到我國區域經濟理論體系中。
李蘭冰認為,我國區域經濟學要做到“經世致用”,應把握好兩個基本點。一是構建中國特色區域經濟理論體系,在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梳理中國區域經濟學的獨特貢獻與獨特特征,突出其原創性、科學性和適用性。二是以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解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問題為導向,增強區域經濟理論的解釋力和引領力。
作者:張譯心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